长江大学能源学部由地球科学学院、石油工程学院、地球物理和石油资源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和非常规油气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组成。“四院一中心”都坐落在美丽的武汉校区。学部在人才培养质量、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水平和实验室平台建设等方面一直处于全校领先地位。
人才培养质量优良
学部“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贯彻落实有力;专业建设成绩显著,资源勘查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石油工程三个专业获批为国家一流专业,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理信息科学、油气储运工程等一批专业获批为省级一流专业;课程建设成效突出,《沉积岩石学》、《生产测井原理》、《地震勘探原理》获批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透视地下油藏》获得国家精品视频课程,《地震勘探原理》获批国家一流课程(线上类型);教学研究与改革活跃,获批8项省部级教学研究成果奖励,何幼斌、毛宁波、林小云三位教授获批湖北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近五年,学生省级以上学科、专业竞赛获奖数386项,发表核心论文260篇;2020年10月,地球科学学院2016级地质学专业学生罗慈航获“第十一次李四光优秀学生奖”。一年级四级通过率不断进步,2019年达到最高的65%,毕业生六级通过率保持在30%以上,我部研究生报考率逐年攀升,从2016年的48%上升至2019年的58%,我部考研录取率保持在35%以上,2017、2018、2019年连续三年就业率均保持在95%以上,就业满意率为85%以上,2020年受疫情影响,一年级四级通过率54%,毕业生六级通过率28%,就业率88%,考研报考率59%,录取率36%。
师资队伍实力一流
学部中青年人才成长明显。赵辉博士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青项目,一大批中青年教师入选湖北省和学校人才项目计划。近五年,学科群新增全国优秀教师1人、国务院津贴专家1人,省政府津贴专家3人、省级人才项目人选7人、学校长江人才计划人选55人(其中高端人才4人、杰出人才3人、领军人才12人、菁英36人,占学校长江人才计划的34%)。教师队伍规模增大、结构优化,能源学科群目前拥有教师348人,近五年引进人数达到93人,占比27%;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人数308人,占比达到89%;具有正高职务人数76人,占比22%;具有副高职务人数121人,占比35%;在站博士后人数达到19人,专职研究力量明显增强。
科学研究优势突出
近五年,能源学部获批国家自然科学项目93项(地科院29项、油工25院项、地物院16项、资环院15项、非常规中心6项、录井院2项),占学校41.3%,承担国家重大专项任务数量显著增多,重大横向项目比例显著提升;能源学部到账科研经费7.6亿元,年均到账1.52亿元,占学校到账科研经费62.3%。
我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中国石油和化工自动化应用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科技进步三等奖4项。获发明专利授权170项,其中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66项,国际发明专利4项,检索论文共计803篇。
其中,严良俊教授和张昌民教授分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总经费600万元,实现历史性突破。赵辉教授获批2019年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资助经费130万元,这也是我校首次获批国家级重要人才项目。许明标教授团队提交的“一种用于页岩气开发钻井的油基钻井液”发明专利一举获得“2019年湖北省高价值专利大赛”金奖。青年教师黄彦铭博士以共同通讯作者身份在《Nature》子刊《Nature Geoscience》发表重要论文。
学科平台齐备完善
我部现有5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地质学”、“地球物理学”、“ 测绘科学与技术”),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和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湖北省“一流”建设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2个国家级科研平台,14个省部级科研平台。GDI大学一流学科排行榜显示,我部4个学科排名进入全国同类学科前50名,其中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第5位,地球物理学第15位,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21位,地质学第31位。同时,工程学科进入ESI前1%,为学科群发展注入了新的强大动力。一批大型仪器设备和重要实验项目建设完成,湖盆沉积模拟与环境生态响应大型实验室纳入建设日程,学部科研条件和环境大幅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