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区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区新闻 - 正文
【知音风华】严良俊:一生做好一件事

作者: 发布:2020-12-14 点击量:

(通讯员 万文婷)2020年是长江大学地物学院严良俊教授忙碌又丰收的一年。9月24日,他负责的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顺利完成评估,9月18日,他申报的重点项目“水力压裂时域电磁监测方法研究与综合应用”成功立项,是我校主持的首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63FE5

“那个是团队几十年科研成果的沉淀,我只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捡便宜了”,谈及这个重点项目,他幽默地说。时至今日,他依然怀念团队创始人胡文宝老教授。胡教授脚踏实地,对科研执着的态度深深影响着他。1990年的一个秋天,他们相识于一次学术讲座,而由此带他进入了江汉石油学院电磁模拟实验室,并在这个领域深耕。


夯实理论基础,躬亲野外实战

在严良俊的书桌上,有一本有些年头的书——朴化荣著的《电磁测深法原理》,页面泛黄,略显破旧,那是因为主人常年的翻阅而造成的。除了阅读前沿文献,严良俊更看重专业知识的夯实,“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同一句话,同一个原理,在不同时候读来,会产生不同层面的认知和理解“。所以那些经典的电磁勘探著作,是他在处理繁杂事务后,必然会静下心来重温的书籍。也许正是这种静得下心来读书,做学问的态度,使得严良俊的研究课题有“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生命力。

做好科研,不仅理论功底要扎实,野外吃苦耐劳的品质也得扎实。

“严老师这么大岁数了,还会和我们一起出野外,不管户外条件多么恶劣,甚至连放线这种体力活他都和民工一起做。”团队成员周磊说。

北到佳木斯雪海,南到广西十万大山,西到塔里木沙漠,东到渤海浅滩,无论山川河流,亦或高地沟壑,都有严良俊和他团队成员油气勘探的足迹。

“这事儿我搞不了,不搞了。”1994年,在广西繁茂的深林里,严良俊望着突然“罢工”的民工一筹莫展。原来他们本已谈好的工作,但因忍受不了现场工作强度,民工宁可工钱也不要就“跑路”了。雇的人走了,但是工作得继续,计划进度不能耽搁。茫茫野外,人迹罕至,回去的路程还有一公里,严良俊只有自己拖着40斤的仪器,一步步回到基地。

在艰苦的野外工作里,也有暖心的收获。南方地区,瘴雨蛮烟,荒凉潮湿,1995年因一个项目的研究而在一家林场据点,采集油气勘探电磁数据。南方林区多沼泽毒虫,天微泛白,他们穿着干净的工作服出去,夜幕已深,他们带着一身泥泞回来。连续一周,披星戴月,风雨无阻,林场老板感动于他们团队的敬业,亦感动于堂堂大学老师也能一身泥泞在山野林间摸爬滚打。在他们团队离开时,坚持不要他们一行6人的住宿费。“我们这片林子连这里的本地人都不愿意多呆,你们工作条件这么差,我觉得我应该为你们做点什么,谢谢你们来到这里做开发。”临走时,林场老板握着严良俊的手说道。

野外工作多了,总会经历很多故事,有无奈的,有痛苦的,也有感动的。每每回忆起过往岁月的点滴,严良俊更多的还是感恩,“我很感谢那些苦难,因为如果没有经历那些,我可能就不是今天的我,我的研究也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苦难成就了价值。“在初秋高朗的阳光下,严良俊如是说。


科研力求完美,生活随心自然

“各位评委大家好!我申请的国家基金重点项目题目是水力压裂时域电磁监测方法研究与综合应用,依托单位长江大学”,已近凌晨4点,严良俊和他团队还在反复录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申报PPT音频。为了呈现出更好的视听效果,严良俊选择在夜深人静时开始录制,他反复琢磨,反复修改,哪个时间点切幻灯片,哪张ppt对应哪句话,所有流程反复演练,直到烂熟于心,精确到秒。一个20分钟的PPT音频,严良俊团队花了6个小时去录制、剪辑。东方既白,完成音频录制严良俊长舒一口气,他坐在沙发上略显疲惫地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的申报是关乎学校发展的大事,在任何一个环节上,我们都不能出错,今天辛苦大家了。”

“我在2008年读硕士时,就跟着严老师做科研了。在科研上,严老师是个特别追求完美的人”,团队成员周磊说,“在准备一次课题的中期年度报告中,我们都已经弄好了一个材料。由于时间仓促,直接提交也是没问题的,但是严老师不这么做,他从头至尾,一个字一个字地改,114页的报告,相当于重新写了遍。”这种对科研近乎完美的追求是严良俊工作的常态,“只要他经手的东西一定精益求精,只要他答应的事情一定全力以赴,这也是我从严老师身上学到的。“

严良俊办公室有张黑色软皮沙发,除了待人接客外,它也是严良俊的科研行军床。为了节省时间,严良俊中午几乎不回学校宿舍,直接在沙发上小憩,有时候晚上通宵了,也会在沙发上休息。“科研成果不是一蹴而就的,是日复一日的重复和积累慢慢搭建的,我不是个聪明的人,我只有花更多的时间在这件事上才可能成功”,也正是这种挤时间的方式和追求完美的科研品质,让他的科研成果在众多的申请项目中脱颖而出。

在生活中,严良俊虽然年近耳顺,但也能“随心所欲而不逾矩”。在办公室,他总是一身休闲服,一双拖鞋,以自己最舒适的方式开始每天的工作。严良俊笑道:“我只有一套西装,而且只在国际大会的第一天穿。”


为学追求至理,为师心系桃李

在科研面前,严良俊始终以谦虚的心态吸收他所不擅长的东西,始终把终极真理作为追求目标。不管是学界泰斗,还是年轻老师,只要有过人之处,他都会请教学习。遇到一个没想明白的问题,他会想方设法搞明白。在重庆开会时,他特意请来重庆大学张淮清教授,专门讨教电磁波传播方面问题,只为弄明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中的一个小问题。

每周三晚上的组会,学生们最期待的就是严老师的参与和点评。只要在校,严良俊一定会参与学生的组会指导。不管是研究内容、思路框架还是PPT的格式和讲解技巧,严良俊都会详细指导。尽管只有十来个学生,但是组会经常持续3个多小时,直到老师离开,学生们才饶有兴致地散去。

“能够成功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是我对自己的一个交代,也是我毕生研究的圆满句号”,谈及下阶段的计划,他说:“主要是总结和沉淀,悉心梳理已有的成果,尽己所能多多帮助年轻人的成长。”

 

严良俊,男,1964年9月生,湖北荆州人。长江大学地球物理与石油资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85年本科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物探系,1991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物探系,2002年博士研究生毕业于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获理学博士学位。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在美国犹他大学CEMI研究组Michael Zhadnov教授指导下做访问学者。SEG与EAGE会员,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电磁专业委员会、地球物理仪器与技术专业委员会、浅地表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和油气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石油地理物理勘探》、《石油物探》、《物化探计算技术》与《石油天然气学报》杂志编委,享受湖北省政府津贴专家,湖北省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现为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江大学)主任,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物探重点实验室长江大学重点研究室主任。

长期从事电磁勘探教学与科研工作。尤其在电磁信号处理、可控源电磁法正演模拟、反演新方法及电磁勘探新技术研究方面成果突出。近年来,先后主持和参加了9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863”国家科研项目、1项“973”国家科研项目、1项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4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20余项省部级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分别在《Geophysics》、《Leading Edge》、《Applied Geophysics》、《地球物理学报》、《石油地球物理勘探》等学术刊物和SEG年会、ICEEG、EMIW国际研讨会上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1部,获得发明专利授权6项,获教学与科研成果省部级奖6项。


(编辑 万文婷)

Copyright@http://wuhan.yangtze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5003301号
长江大学武汉校区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蔡甸街大学路1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