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要有责任和担当,为战胜疫情助力。”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石油工程学院大学生积极响应号召,不畏疫情,勇于担当,以多种形式参与到疫情防控工作之中。
“疫”路有你,在线发声网络助力
自武汉新冠肺炎暴发以来,各省卫生管控形式紧张。作为爆发地的武汉形势愈危,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鉴于防控形势的紧张,学生绝大多数处于居家隔离之中。为鼓励当代青年的责任和担当,使每一个人都能为抗击疫情助力,石油工程学院第一时间启动了,“疫”路有你,油工人在行动主题系列教育活动。
“身处江陵城,同饮长江水”,油工学子与武汉同呼吸、与武汉共命运,学院号召全院学生,用文字、视频等形式传递温暖,在网络上发声,传递正能量,为一线助力。
油工21905班的但翔在文章《春暖花开日,国泰民安时》中写道: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一个伟大的民族从不怕困难,自强不息的中华儿女团结一心。尽管经历各种各样的灾难,但中华民族仍在世界的东方巍然屹立,因为这个民族身上世世代代都流传着不屈不挠的精神,拥有着奋不顾身、永不退缩的勇气。
“今日有人为我们负重前行,未来我们必接过大梁,为未来时代的人们守护一份岁月静好!”“疫情延长了我们在家的时间,我不仅是一个石油人,还是一名学生,学习知识,学习如何带给我的后辈安全感、爱国情。有言:只有你拥有了强大的本领,才能保护你想保护的人!”“樱花是春天的信使,它带着希望走来,它给我们的祝福就是这场狙击战一定会早早结束。” ……67篇抗疫文章层出不穷,在线声援武汉,为中国加油。
学院学生还以多种多样的视频的形式为武汉加油,为中国加油。10余个班级以集体的形式录制视频为武汉加油,储运21901班的赵春波说:班上42名学生分散在全国各地,本以为组织起来十分困难,但是当班级发出号召的时候,全班学生积极参与,出谋划策,每一个人都用自己的一言一语为中国抗疫发出自己的声音。

舞蹈、歌曲、视频剪辑、在线绘画等多种多样的视频在网络上传播正能量,鼓舞人心。
油工卓越班班长刘琦琦每天晚上都会在线上同学生们交流,第一次策划、第一次插语音、第一次剪辑……首次尝试,困难重重,往往一个很简单的小的问题要花费几个小时,经常剪辑视频到深夜一两点,最终一个视频的成稿改了14次,他说:“希望尽己所能,用自己的方式,为前线奋战的人员加油。”
全院学生以各种形式在网络发声,为疫情助力,一股股暖流汇成了疫情冬夜里最温暖的力量。石油工程学院学工办主任商麟鑫如此赞赏。
抗疫一家人,坚守一线携手抗疫
2月26日,海油21901班的肖邦彦和他的父亲在社区做完志愿者工作后,给在湖北省潜江市江汉油田总医院的妈妈李月茹打了视频电话,电话的另一头,刚刚脱下防护服的母亲回到办公室,互报平安,送上祝福。
这样的“云上团聚”,几乎成了肖邦彦一家过去一段时间的常态。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肖邦彦一家三口全部出动。
1月24日,大年三十,本应该是居家团员的时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暴发,肖邦彦的妈妈接到医院的命令,来不及和家人好好道别,作为医生的她就急忙奔赴抗疫一线战场。
1月27日潜江市各个小区乡镇实行了全面封锁。一下子整座城陷入一片寂静之中,但在这寂静的街道上,每天都有疫情工作人员忙碌的身影。当社区开始招收志愿者时,肖邦彦和他的父亲义无反顾地投身于了疫情防控工作中。

挨家挨户测体温、宣传疫情防控知识、社区巡逻、搬送物质保障供应……近1个月的志愿工作涉及方方面面,经常晚上也需要值班巡守。当问到他为什么会选择加入志愿者服务时,他笑着说:“我记得我妈妈要去一线时我也阻止过她,疫情如此严重谁都害怕,但是妈妈还是坚决去了一线,我觉得作为她的儿子我也有责任投入到这场战疫中。”
1月22日至2月29日,整整37天,李月茹在医院都没有回家。肖邦彦的父亲肖书标说,妻子给我和儿子视频的时候,看她脸上被护目镜和口罩勒出的痕迹,儿子很心疼。当社区召集志愿者的时候,我和儿子不约而同的想要参与其中,我们作志愿者要是能参与防控,帮助早发现一些疑似病历,也可以帮助到一线的医护人员。
据不完全统计,石油工程学院学生和父母参与防疫工作的有20多个家庭,他们共同携手,坚守一线。油工21802班的杨昌赫也是全家一起投入抗击疫情,他说,这是我们大家的战“疫”,我们要用行动筑起这场阻击战役更加坚实的堡垒。
志愿抗疫,一线课堂绽放青春
海油21701班的宋超楠参加了2019年武汉军运会的志愿者工作,获得了“优秀志愿者”称号。寒假回到辽宁阜新后,新冠疫情暴发后,他再次投入了志愿工作。
宋超楠在自己所在的社区、村口及各个卡点守护百姓平安,认真登记外来人员信息,对车辆进行消毒和测量体温等工作,站好每一班岗。他是疫情防控的宣传员,在社区及村内利用网络、广播、传单等宣传防疫知识,发放防疫宣传手册,配合社区和村委会日常工作。他是疫情防控的统计员,帮助社区和村委会整理村民的每日排查信息、记录被隔离人员的每日情况、统计发放疫情防控物资等,将志愿者的精神带回自己的家乡。
宋超楠说: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全体人民齐心协力,全力以赴,共克时艰,一定能早日战“疫”胜利!
油工21901班的徐祉涵是一名“00”后,准备回老家过年的他和一家人都被隔离在的疫情中心武汉城区。区门卫缺少人员值班,他主动报名参加了小区的门卫值班人员,负责进出小区人流、车辆的排查与信息记录等工作。

“爷爷,您家里的鸡蛋还够吗,这次的菜品有鸡蛋”,老人不会用微信采购食物,徐祉涵主动打电话询问老人的需求。统计购买名单时,反复多次确认大家的购买清单是否有误。每当运送蔬菜的货车到来时,他总是站在第一线记录名单、搬运蔬菜,孤寡老人在家里行动不便,徐祉涵会帮忙送菜上门。
徐祉涵进入大学后,就成为了一名入党积极分子,他在朋友圈中写道:越是困难越勇敢,越是艰难越向前,在防疫工作中展现新时代青年的担当。
同在武汉市的“00”后的黄志豪也在疫情发生的的时候参与了一线的志愿防控工作,他在抗疫日记中写到:今天天气很不好,大风透过大衣和口罩的缝隙吹在我的身上和脸上,我感觉它正逐渐侵蚀我的身体,慢慢带走了我身体的温度,大家都无法长时间站岗,于是我们两两分组,交替休息以防止有人倒下。众志成城,抗击疫情,咬紧牙关,期盼着黎明的到来,光明终究会驱散黑暗,武汉加油!
2020年2月23号,储运系的陈卓才便开始在湖北省巴东县野三关镇疫情防控一线担任志愿者。他的任务是每天统计上报居民的体温,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到户到;精确排查到户到人,做好登记,确保人员全覆盖、信息无遗漏,并在每天下午5点前将各户的情况汇报到管片干部。
班上的同学每天都在询问陈卓才的身体状况,关心他的学习状态,班级的温暖让陈卓才更加有力量,他说:“面对疫情,我们有信心,这场仗我们定会冲破难关,抵达胜利的彼岸。希望结束了早点回到学校和同学团聚,因为我太想大家了。”
据了解,石油工程学院共有25名本科生志愿者参与一线的防控志愿工作。石油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刘娥表示,志愿抗疫就是大学生的一线课堂,是最鲜活的育人大课堂,大学生的青春要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油工学院供稿)
(编辑 万文婷)